|
班 弨 2005 《关于母语和本族语》,《民族语文》第6 期。
|
|
曹贤文 2014 《“继承语”理论视角下的海外华文教学再考察》,《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 期。
|
|
陈保亚 2016 《语势:汉语国际化的语言条件——语言接触中的通用语形成过程分析》,《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
|
|
达瓦卓玛 2015 《甘孜州木雅语濒危现象分析》,《中国藏学》第4期。
|
|
戴庆厦、何俊芳 1997 《论“母语”》,《民族语文》第2 期。
|
|
方夏婷 2016 《澳大利亚华裔中学生祖语学习与认同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方小兵 2015 《多语环境下“母语”概念的界定:困境与出路》,《语言文字应用》第2 期。
|
|
高 虹 2010 《Heritage language 的由来及其中文译名》,《中国科技术语》第2 期。
|
|
郭 熙 2007 《华文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郭 熙 2008 《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问题:新加坡个案》,《语言文字应用》第4 期。
|
|
郭 熙 2010a 《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调查》,《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 期。
|
|
郭 熙 2010b 《华文课程B 应该真正“外语化”》,新加坡《联合早报》3 月26 日。
|
|
郭 熙 2013 《华语传播和传承:现状和困境》,《世界华文教育》第1 期。
|
|
郭 熙 2015 《论汉语教学的三大分野》,《中国语文》第5 期。
|
|
何纬芸、苗瑞琴 2007 《继承语之习得及其社会化》,《应用语言学——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姬建国、蒋楠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黄 翊 2007 《澳门语言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李 丽、张东波、赵守辉 2013 《新加坡华族儿童的家庭华语读写环境与词汇知识和阅读能力》,《华语文
|
|
教学研究》(台北)第四期。
|
|
李丽生、夏 娜 2017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例》,《语言战略研究》第2 期。
|
|
李宇明 2003 《论母语》,《世界汉语教学》第1 期。
|
|
罗伯特·迪克森 2010 《语言兴衰论》,朱晓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秦 悦 2013 《加拿大官方双语政策背景下的汉语教育》,《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1 期。
|
|
王燕燕、罗庆铭 1998 《加拿大的祖语教育和华文教育》,《语文建设》第3 期。
|
|
吴 文 2012 《继承语研究:应用语言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 期。
|
|
吴英成 2003 《全球华语的崛起和挑战》,《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三集》,新加坡华文研究会编,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社。
|
|
吴英成、邵洪亮 2014 《华裔汉语学习者解读:新加坡视角》,《世界汉语教学》第2 期。
|
|
徐大明 2010 《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 期。
|
|
张广勇 2013 《美国继承语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启示》,《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 期。
|
|
张广勇 2014 《国外继承语习得研究新进展》,《现代外语》第1 期。
|
|
张天伟 2014 《美国祖籍传承语者英语提升项目:启示与思考》,《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第2 期。
|
|
赵守辉、张东波 2012 《语言规划的国际化趋势:一个语言传播与竞争的新领域》,《外国语》第4 期。
|
|
周明朗 2014 《语言认同与华语传承语教育》,《华文教学与研究》第1 期。
|
|
周清海 2007 《全球化环境下的华语文与东南亚华人的语言困境》,《全球化环境下的华语文与华语文教学》,新加坡:新加坡青年书局。
|
|
周庆生 1994 《语言立法在加拿大》,《语文建设》第4 期。
|
|
Campbell, Rusell and James Rosenthal. 2000. Heritage Languages.In James Rosenthal (ed.), Handbook of Under-Graduate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ahwah: 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
|
Chao, Yuen Ren. 1968. The Language Problem of Chinese Childrenin America. Aspects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译文见卢德平1987 《美国华裔儿童的语言问题》,《国外外语教学》第4 期。)
|
|
Clyne, Michael. 1991. Community Languages: The AustralianExperie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Cummins, Jim. 2005. A Proposal for Action: Strategies for RecognizingHeritage Language Competence as a LearningResource within the Mainstream Classroom. Modern LanguageJournal 89 (4), 585-592.
|
|
Cummins, Jim and Marcel Danesi. 1990. Heritage Languages:the Development and Denial of Canada’s LinguisticResources. Toronto: Our Schools/Our Selves EducationFoundation.
|
|
Fishman, Joshua A. 2001. 300-Plus Years of Heritage Language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Joy Kreeft Peyton,Donald A. Ranard, and Scott McGinnis (eds.), HeritageLanguages in America: Preserving a National Resource.Washington, D. C. & McHenry: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Delta Systems.
|
|
Grinevald, Collette and Michel Bert. 2011. Speakers and Communities.In Peter K. Austin and Julia Sallabank (eds.),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ndangered Languag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Kachru, Braj (ed.). 1982/1992.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across Culture (2nd edition).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Press.
|
|
Lynch, Andrew.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 andHeritage Language Acquisition: Notes on Research andTheory Building. Heritage Language Journal 1(1), 1-18.
|
|
Montrul, Silvina. 2016. The Acquisition of Heritage Languag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Wiley, Terrence G. 2001. On Defi ning Heritage Languages andTheir Speakers. In Joy K. Peyton, Donald A. Ranard, andScott McGinnis (eds.), Heritage Languages in America:Preserving a National Resource. Washington, D. C. &McHenry: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 Delta Syste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