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编辑:《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6-1014
国内刊号:CN 10-1361/H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E-mail:yyzlyj@cp.com.cn
订购:全国各地邮购
邮发代号:82-104
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定价:19.00元
2021年 6卷 4期
刊出日期:2021-07-10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
1 三文四语在澳门和谐相处
程祥徽
导读: 澳门土地面积30来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只不过相当于内地大城市的一个区,但语言状况却非常丰富多样。这座小城在文字上流通着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在语言上通行汉语的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葡萄牙语。与“两文三语”的香港对应,澳门具有“三文四语”的特色。澳门是一座娱乐城,俗称赌城,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澳门开设的娱乐场有威尼斯人度假村、银河度假村、新葡京娱乐场、上葡京娱乐场、永利娱乐场、新濠天地娱乐场、金沙娱乐场、澳门赛马会和美高梅金殿娱乐场等,这些年陆续又有不少新的娱乐场开业。外地游客来澳门,绝大多数都会到娱乐场游览。进了娱乐场你会看到什么?看到的首先是招牌广告。想不到的是,娱乐场本身的招牌广告用的都是标准的简化汉字,倒是有些临时举办的活动广告用的是繁体字。汉字真的是繁简共处、繁简由之。
澳门土地面积30来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只不过相当于内地大城市的一个区,但语言状况却非常丰富多样。这座小城在文字上流通着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在语言上通行汉语的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葡萄牙语。与“两文三语”的香港对应,澳门具有“三文四语”的特色。澳门是一座娱乐城,俗称赌城,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澳门开设的娱乐场有威尼斯人度假村、银河度假村、新葡京娱乐场、上葡京娱乐场、永利娱乐场、新濠天地娱乐场、金沙娱乐场、澳门赛马会和美高梅金殿娱乐场等,这些年陆续又有不少新的娱乐场开业。外地游客来澳门,绝大多数都会到娱乐场游览。进了娱乐场你会看到什么?看到的首先是招牌广告。想不到的是,娱乐场本身的招牌广告用的都是标准的简化汉字,倒是有些临时举办的活动广告用的是繁体字。汉字真的是繁简共处、繁简由之。
2021 Vol. 6 (4): 1-1 [摘要] (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93 )
5 语言事业百年谈
陈独秀,瞿秋白,鲁 迅,陈望道,钱玄同,黎锦熙,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章,罗常培,王 力,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胡乔木,吕叔湘,周有光,习近平
导读: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本刊特设“语言事业百年谈”栏目,遴选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友好人士有关语言事业的语录,呈现中国共产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引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文字改革、改革开放后倡导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历史脉络,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滋养和启迪。(整理者:北京华文学院 赵春燕)
2021 Vol. 6 (4): 5-8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9 主持人语: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再出发
郭 熙
导读: 近年来,语言传承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跟当今人们对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新认识,以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相关语言问题有关。《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3期曾就语言传承研究开设过专题,广泛地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本期则聚焦华语与华语传承问题,以期在近年来研究的基础上,把华语和华语传承研究向前再推进一步。
近年来,语言传承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跟当今人们对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新认识,以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相关语言问题有关。《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3期曾就语言传承研究开设过专题,广泛地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本期则聚焦华语与华语传承问题,以期在近年来研究的基础上,把华语和华语传承研究向前再推进一步。
2021 Vol. 6 (4): 9-10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0 KB)  ( 107 )
11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华语社区与华语传承
姚 敏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1
导读: 近年来,华语传承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讨论多集中在华文学校和华人家庭的作用上。本文尝试从“华语社区”的视角来考察海外华语是如何在华人代际间传承的。“华语社区”是在徐大明(2004)言语社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徐大明、王晓梅(2009)使用了“全球华语社区”的说法,认为华语除了沟通作用,还有重要的认同作用,而“华语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成员对华语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马来西亚在华语传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堪称典范。马来西亚经历了从华人社会到华语社区的过程,马来西亚的华语社区和华语生活,保障了华语的活力和生命力,是马来西亚华语得到很好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马来西亚华语社区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华语传承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型华文传媒的作用更加凸显,华语的功能空间继续扩展,为马来西亚华语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动力。对马来西亚华语传承实践的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华语社区和华语传承的关系,可为全球华语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2021 Vol. 6 (4): 11-18 [摘要] ( 16 ) HTML (1 KB)  PDF  (0 KB)  ( 89 )
19 缅甸华语传承模式研究
李春风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2
导读: 语言传承指族群语言在不同代际间的传承。我国语言传承研究领域中的“华语传承”“祖语传承”,是能将国内外华人语言传承研究联系起来的重要术语(李春风2019),可用于所有社会主体语言之外的族群语言,现阶段多用于海外华人的语言文化传承研究。
缅甸华语传承模式有4个发展阶段,南北两条传承链。缅北为:顺外传内-完全传承→顺外传内-传承受阻→顺外传内-传承复苏;缅南为:顺外传内-完全传承→顺外弃内-传承中断→顺外拾内-传承复苏→顺外传内-传承复苏。缅甸华语传承模式、华人与主体民族的语势和语言-文化适应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变迁系统,其发展趋势是:“顺外传内-传承复苏”模式是缅甸华语传承的历史选择,“外势大于内势”是缅甸华语语势的客观趋势,同化是华-缅族语言文化关系的发展走向。国家语言政策对跨境移民群体语言文化有制衡作用,甚至对其走向起决定作用;经济价值是永恒的变量,是激发新生代华人传承华语的最主要动力;跨境移民群体语言文化被同化是不可避免的,要及时抢救挖掘海外华语资源;华人处理好语言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能为中缅搭起互信互助的桥梁。
2021 Vol. 6 (4): 19-28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0 KB)  ( 98 )
29 柬埔寨华人家庭语言规划与华语传承调查研究
刘 慧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3
导读: 华人在海外诸国多属少数族群。少数族群语言保持因使用人口、社会地位、使用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常面临困境。少数族群语言保持包括书面语言记录和实践活动传承两个层面的含义(Thieberger 1990)。因此,海外华语研究既要加强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海外华语变体的描写记录,对其进行抢救性的采集整理(郭熙,刘慧,李计伟2020),也要重视华语活态传承的研究。少数族群语言传承的关键不在“外援”而在“自救”(Fennel 1980)。除了运用法律保障少数族群使用本族语的权利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族群语言扎根于社区和家庭。Fishman(1991)指出,少数族群语言传承如果缺乏家庭和社区基础,即使得到传媒、政府等的支持,仍像是给有破洞的气球吹气,吹气再多气球也不完整,因为破洞并未补上。
采用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柬埔寨实居省乌廊市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及华语传承情况后发现,华人家庭在华语传承中起着留根育苗的重要作用。家长综合利用家庭内外资源进行华语管理,子女的华语使用频率及华语能力较父辈有明显提升。家长与子女具备华语忠诚与族群认同,其华语传承动机兼具象征性与工具性。影响华人家庭华语传承的因素主要有:华族的自我赋能,华语的声望价值及华语新媒体的传播,华语的语言韧力,中柬两国的友好关系等。建议今后华语传承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因素对华语传承的影响,归纳华语传承的普遍机制。
2021 Vol. 6 (4): 29-43 [摘要] ( 11 ) HTML (1 KB)  PDF  (0 KB)  ( 101 )
44 美国新泽西州华二代华语传承调查研究
曹贤文,金 梅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4
导读: 在人口流动愈加频密的全球化时代,移民族群的语言传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庆生(2017)指出:“语言传承旨在研究语言的代际传递和延续,研究一种民族语言作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的母语,是如何一代一代不中断地使用下去。”移民族群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母语,以及是否转用其他语言,早就成为研究课题(如:Kloss 1927;Haugen 1953;等等)。Fishman首先从理论上提出将其设定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明确指出:“语言保持和转用研究关注的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彼此接触交往时语言使用习惯的变化或维持,及其与变化中的社会、心理或文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语言或语言变体有时会在一些说话者之间相互替换,尤其是在群体间接触的某些条件下,发生在语言行为的某些类型或领域中。”(Fishman 1964:35)
对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地区和大普林斯顿地区中国大陆新移民子女华语传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这些新移民散居于当地其他族裔中,大多数华二代明显呈现出从中文到英文的转用过程,但是他们的中文并没有丢失,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保持。在这些新移民华二代的华语传承中,周末中文学校发挥了显著作用,华裔家长及其子女的语言态度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华二代的华语传承则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球化时代,新华人群体不再聚居为华人社区,而是散居于当地其他族裔中,如何借助各种有利因素,发展出新型华语传承模式,使海外华语得到代代传承、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1 Vol. 6 (4): 44-55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0 KB)  ( 130 )
56 试论早期南洋华文教材的基本面貌与当代价值
祝晓宏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5
导读: 以1690年诞生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第一所华文学校明成书院为标志,华文教育已有330年历史。300多年来,伴随着华文教育的曲折演进,世界各地曾出现过数以千计的华文教材,它们为华侨华人学习中华语言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既是中华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先驱力量,也是祖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然而,作为一笔庞大的遗产资源,历史上的华文教材总数是多少,种类有哪些,编写理念经历过哪些变化,使用传播范围如何,对于今天的华语文传承有何参考价值,等等,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并不清楚。
早期南洋华文教材是中华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先驱力量,也是祖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早期南洋华文教材数量庞大,形态多样,面貌独特,影响深广。以《新出千字文》和《孔教撮要白话》两部课本为例,展示和分析早期南洋华文教材的基本面貌和当代价值。这些教材可为编写当代华文教材提供理念参照,为重构华语变化史、华语生活史和华文教材演变史提供证据,并成为海外华语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紧对这些教材进行系统的抢救和整理,建成东南亚早期华文教材资源库,以更好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2021 Vol. 6 (4): 56-64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65 海外华语传承研究综述
林瑀欢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6
导读: 语言传承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海外华语传承研究,有许多新发现、新认识,发表了大批新成果。因文献众多,加之已经有不少学者做过综述,本文从语言传承涉及的4个要素——学习者、传承的推动者、传承的影响因素和传承路径出发进行梳理,分析近年华语传承研究的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海外华语传承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界新的研究热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过对语言传承中的学习者、传承推动者、传承影响因素和传承路径4个要素的分类梳理,可以看出海外华语传承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领域不断拓展;(2)观察视角更加多元;(3)研究重点因区域而异;(4)理论探讨不断深化;(5)传承路径、对象、影响因素诸方面研究不均衡。未来的海外华语传承研究应该而且可望在海外华语传承理论、海外华人的语言生活、以家庭为基站的传承体系构建、海外华语资源的整理和利用、华文水平测试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2021 Vol. 6 (4): 65-78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99 )
79 “海外华语传承”多人谈
董鹏程,郭全强,林源瑞,谢世涯,符福金,王伟奇,柯东海,马立平,武国英,陈丽娇
导读: 数百年来,一代代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祖语,犹如沙漠植树,历经艰辛,方造出如今域外中华语言文化或大或小的一方方绿洲。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之魂,也是华语传承事业的宝贵资源。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项目组开始有计划地收集这方面的资源;2019年,相关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YJC740125、19AYY003、19ZDA311)。几年来,项目组奔赴四方,获得近270位人士的宝贵口述史料。本期多人谈整理出10篇先行刊出,以期世人感知他们的事迹、卓见和精神。其中董鹏程、郭全强、林源瑞、符福金、王伟奇5位前辈近两年已先后离世,谨以此向他们及那些筚路蓝缕的先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因是访谈实录,故尽量保持原貌,保留口语及当地华语的色彩。(整理者:祝晓宏 王文豪)
我是华语传承服务生 / 董鹏程
一心为华语传承 / 郭全强
华文教育的两根骨头 / 林源瑞
新加坡推行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 谢世涯
我为印尼华语传承培养师资 / 符福金
父母打下我中华语言文化的根底 / 王伟奇
我在监狱里学华语 / 柯东海
只是为了这些孩子 / 马立平
华文教育里的“一校两制”/ 武国英
中国人的孩子必须要会讲中国话 / 陈丽娇
2021 Vol. 6 (4): 79-85 [摘要] ( 18 ) HTML (1 KB)  PDF  (0 KB)  ( 115 )
86 试论香港多语人社群的语言生活
史有为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10407
导读: 田小琳《香港语言文字面面观》(以下简称《面面观》)对香港语言生活做了集中反映和探讨。许多观点笔者都很有兴趣,也非常赞同。对于特别感兴趣的3个方面,即三类中文、社区词和汉字字形,下面想顺着书中的论述,再探讨一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有助于深化对香港语言生活的理解。
香港语言生活中存在3个令人关注的方面:三类中文、社区词和汉字字形。(1)香港是一个由多语人组成的社群,多语码使用是香港的语言生活实态。香港中文在书面上同时存在通用中文、港式中文和粤式中文3种形态。香港多文现象由语言距离、语言态势、文字支持、管治情态、社区定位、集群效应、历史习惯、心理认可等8项因素参与形成。(2)社区词是从区域性社会或语词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划分出来的,应从“社区专用”去认识。社区词突破了方言词与外来词的局限,又打通了社会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的界限。环视世界,在民族标准语下,每一种多方言社区都可能存在社区词。(3)香港有一些汉字繁简字形共存的试验。在繁体字的氛围下,可以期待有新的发展。香港的语言生活在其他汉语/华语社区都有类似情形,应具有普遍意义。
2021 Vol. 6 (4): 86-96 [摘要] ( 1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3 )
版权所有 © 2015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传真:010-65523101 E-mail:yyzlyj@c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