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白话文运动:传承还是摒弃
陈 平
(昆士兰大学 语言与文化学院 澳大利亚 昆士兰)
Chen Ping

输出:BibTeX | EndNote (RIS)       背景资料
摘要 

1917 年开始的白话文运动影响深远,也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白话文运动取得的成绩,是白话文正式进入学校常规教育课程,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加速取代文言文,成为书面汉语的主流文体。从当时直至现在对该运动的历史叙事,一般都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比作欧洲各国自文艺复兴起民族语言文学取代拉丁语文学,同时将之比作一场文学上的革命。这种观点在两个重要方面比附失伦。首先,从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看,20 世纪初白话文传承的是中国上千年的语言文化传统,相比而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民族新兴书面语历史短暂,语言资源贫乏;欧洲民族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以后,后者基本被摒弃,而文言文始终是中国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次,欧洲各国民族语言取代拉丁文成为主流文体,是个渐变的历史过程而不是狂飙突进式的革命。白话文的情况与此相仿。白话文作品在元、明、清时期广为传播,自19 世纪下半叶起白话文使用更为普遍。白话文运动与其说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中国语言应用传统的传承和发展。19 世纪下半叶中国步入现代化进程以后,该发展开始加速,直至20 世纪20 年代初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白话文运动的真正意义,是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字方针,为此后汉语标准口语和标准书面语的成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汉语拼音化给出了前提条件。19 世纪以来在语言文字改革问题上提出的重要主张如何落实,此方针为之提供了指引。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陈 平
关键词 白话文运动传承摒弃新文化运动文言白话    
    
通讯作者: 陈平,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法、话语分析、语义学、语用学、社会 语言学及历史语言学。   
引用本文:   
陈 平. 白话文运动:传承还是摒弃[J]. 语言战略研究, 2017, 2(4): 61-70.
Chen Ping. null. , 2017, 2(4): 61-70.
版权所有 © 2015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传真:010-65523101 E-mail:yyzlyj@c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