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活是跟语言关系很密切的生活。这部分的语言的道理跟这部分的语言生活的道理是一样的。我经常打比方,这也是跟先秦诸子百家学来的。例如有人主张语言规范的追认观,也就是主张一个语言现象等用的时间长了、用的人多了我们来追认它是规范的。这就是我们的规范工作。我和我的不少同行不同意这个认识,我说问问龙井的茶农同意不同意这个说法,喔,一两根嫩叶子的茶叶是不规范的。要等到叶子多了变黄变老了要你来追认它才是规范的? 这很可能还会引起对比喻的一些新的认识。 想了个文章的题目,来研究谋篇布局等,这是研究方法,以问题驱动,自己会找文章的题目,试着解决实际里的某些问题,可能涉及研究方法的方法。 我们不奢求语言生活里的语言高于生活,我们这部分语言处在语言生活里不低的某个层次就不错了。 高于生活,可能脱离了生活,使用和认识方面可能不符合生活。我们希望在某个语言生活层次里沉得深一些。这就要多学习,不要事先就设立若干语言隔离墙,事先就认为某某语言现象和某某语言现象不可能搭配的,我们可以多想一想:如果搭配了又怎么样呢?当然,在不同的生活层次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做的是讨论语言条件和语言现象的关系,我们把它叫作语言事实,也就是语言的秩序,说明一些语言事实或是秩序的就是语言理论。语言条件和语言现象的关系是一定的。语言现象是很复杂的,我们研究语言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能说的就是看它跟条件的关系。 我们从事现代大众语言生活研究的人,特别要尊重其他领域语言生活研究的人。重点不是一个点,重点也会变的,我们也不可能什么热门就不管自己原来学的是什么就往那个热门里钻。现在不是热门可能以后也不会成为热门的人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着我们需要的语言领域的研究,我们尤其要尊重。更不能动辄说人家研究的是象牙之塔,说某某方面的研究是自娱自乐、就要没有饭吃了云云。 一个语言现象,我们研究者可以从语言理论方面研究,可以从本体方面研究,可以从应用方面研究,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研究,还需要综合起来从交际方面来研究。这大概就是大语言的重要根据。这很难,但是总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这可能进一步带来语言学除了研究卖带骨肉之外,也还注意活的带毛猪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与人口移动的频繁和加剧,社会语言文化日益多元,甚至家庭多语现象也渐趋平常。为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如此多元的社会文化生活,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思考、改革调整现行语言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反过来,这些政策改革又进一步影响原有的家庭语言生态。面对这些全球性的语言、政治变化新局势,本期专题“家庭语言问题”研究从家庭语言政策规划入手,重点关注多语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选择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保留传承某种语言,而放弃另一种语言?为什么有些多语言家庭能很好地保留使用他们的语言,而有些家庭却不能?为什么不能?为什么有些成长于单语社会环境的孩子会变成双语使用者,而有些成长于双语环境的孩子却变成了单语使用者?为什么有些语言社会地位高,有些语言社会地位低?父母是如何在家庭生活中促进或抑制某些语言使用与实践的?他们的这些语言政策和规划与语言实践是如何互相协调,共同构建家庭话语体系的?同时,这些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与宏观的社会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教育政策又有什么关系?本期专题不仅会向大家展示家庭成员日常交流中语言选择的根本动因,而且会深入剖析影响父母对子女语言发展决策和规划背后的深层语言意识形态。
家庭语言领域逐渐成为经典语言政策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综述了家庭语言政策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儿童语言发展视域下家庭语言政策研究的七个领域以及影响家庭语言意识的五大因素,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出发,提出了家庭语言政策应该为其提供的规划路径和系统策略。家庭语言政策研究应该在儿童语言发展,婴幼儿早教,家庭双语、多语习得等方面实现它的系统规划功能,更应该为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父母的语言意识研究、社会语言态度研究以及社会的双语多语文化建构提供重要的路径规划。
本研究以上海地区3 —6 岁汉语儿童为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理解性词汇语义评估工具(PPVT)和表达性词汇语义评估工具(EVT)进行测查,并辅之以问卷调查方法,探讨汉语儿童理解性词汇语义与表达性词汇语义习得发展的规律特点。研究发现,中国汉语文化情景中3 —6 岁儿童词汇语义发展呈现出清晰的上升态势,不同阶段儿童的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都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地提高;但不同于国际儿童语言研究结论,他们认为儿童呈现出表达性词汇语义发展先于和优于理解性词汇语义。研究分析3 —6 岁汉语儿童不同词类语义习得发展,检核儿童理解性语义和表达性语义习得最高正确率和最低正确率的词汇,提出儿童词汇语义习得遵从儿童对周围生活探索成长的基本顺序,建议从儿童发展整体观认识早期语义习得过程。研究结果还报告了影响3 —6 岁汉语儿童词汇语义发展的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