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战略”,它的核心词是“战略”。“战略”,《现代汉语词典》释作“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泛指决定全局的策略”,这是抽象的定义。“战略”二字映入眼帘,我立刻想到国史上的名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策帷帐之中”,何其从容淡定!“决胜”两字点睛,令人生出无限的豪情。 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个年头,由一个不发达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是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所有门类,只有咱中国全有,因此对中国制定制造业的战略方针的领导者,我表示由衷的敬意。 言归语言学的正传:我们国家的语言战略家,应该像近四十年来制造业的决策者,运筹帷帐使得中国语言学也像中国制造业那样,囊括语言学的所有门类。 2004年某日我忽然有了一个发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我这个凡夫则是在徜徉于书店之时悟的道。在书架前随意浏览,不时在我的眼前跳出《逻辑学思想史》《中国货币思想史》等的书名。忽然,迸出火花:“有咱《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于是认起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任怎么回首,那《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就是不在。不得不上某大学图书馆网检索,嗨,居然有700来本《××思想史》的书,好不热闹!例如《中国传播思想史》《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等。而令我惊诧的,自然科学也有《××思想史》,如《数学思想史》《化学思想史》《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等。但千呼万唤,仍然搜索不出《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不觉气沮。我不甘心,就“博问通人”,无奈通人也无语摇首。 2005年,在一个讲演会上,我讲的主题是倡议建设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学科。讲毕,听众提问,有个外籍学人质疑道:“‘语言学史’之类的书籍,国外多,近几十年中国也出版了一些。”我回应道:“‘语言学史’与‘语言学思想史’不是一回事,如同‘战争史’与‘军事思想史’一样。”2006年8月我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4届学术讨论会开幕词中讲道:“我们至今没有一本《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汉语音韵学思想史》,这委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们语言学人应该开展思想史的研究,写出质高量多的著作”。我在2005年撰写的一篇长文在2007年发表,这就是《就独独缺〈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文中问道:“我们的中国语言学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两千多年的语言学是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提出问题只是开了个头,更重要的是实绩。时隔八载,我好不容易才拿出一篇新文《新知: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及其〈六书音均表〉书谱》,第一个提出乾嘉大师段玉裁是语言学思想家,做了充分而可靠的论证。 中国大哲孟轲(约前372—前289)提出个“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问题,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1623—1662)讲得多精彩:“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学科没有思想史,中国语言学也应有自己的思想史。遗憾的是在2005年以前,这一门类为中外语言学家所罔顾。此后的情况?虽然这一门类被提出来十几年了,但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少数几人在播种,而成效不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哺育了每个学科,自然不会独独遗弃中国语言学思想史。 “我劝天公重抖擞”,语言学人齐发力。 愿明朝“东城渐觉风光好”“红杏枝头春意闹”。
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 International)自1951 年开始发布、约每5 年修订一次的《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是当今关于世界语言情况比较权威、较有影响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语言信息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639-3 世界语言编码国际标准,均以此文献为依据。《世界的语言》第20 版(2017)共包含全球7099 种语言的资料信息,每种语言均包括该语言的以下字段:自称和他称、使用人数、地理位置、语言系属、方言划分、法定民族、文字情况,以及基于著名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设计的“语言代际活力分级量表”(GIDS)的“语言代际活力状况扩展分级量表”(EGIDS),量表将世界诸语的活力状况分为最高的0 级(国际语言)到最低的10 级(已灭绝语言)等级别。与传统上将世界语言分为十几种大语系不同,该书将全球7000 余种语言划分为237 个语系,其中不仅包括汉藏、印欧、非亚(闪含)、尼日尔-刚果、南岛、南亚等大的语系,也包括86 种不属任何语系的孤立语言,以及传统上不被承认的手势语、克里奥尔语、皮钦语、混合语、重构语言和尚未分类语言等6 类特殊的语言。 统计语言数量的前提是如何识别和确定语言的身份。《世界的语言》采用的语言识别标准主要是语言之间的“沟通度”与“认同度”,这种标准与中国民族语言身份识别普遍采用的民族学标准(使用共同的语言是构成民族的首要要素)和历史语言学标准(构成同一语言的下位方言要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和同源形态),相去甚远。因此《世界的语言》公布的中国语言超过300 种,与《中国的语言》《大辞海》等文献公布的130 种左右的语言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期以“语言识别”为专题,组织几篇不同视角、不同方法的文章,同时也邀请7 位不同语种和学科背景的专家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论文大致可分为3 组: 第一组文章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探讨语言识别方法,或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角度,非常宏观地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念框架内研讨大语言、小语言和平等语言三种语言观,强调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见周明朗文),或倾向于认同和沟通的共构是形成社区语言的机制,而社会文化因素的相关性既体现在沟通也体现在认同的差异之上(见徐大明文)。第二组基于中国汉语方言(见李蓝文)和民族语言(见黄行文)的研究实践,总结中国非常复杂的语言和方言身份识别和分类分区既定的理论方法,并在中国语言方言传统识别分类的基础上,对语言沟通、语言认同、量化统计、单一分区标准、核心词分布等新兴语言识别方法做了比较和评价。第三组以微观量化分析方法,从语言自身的差异程度来探索语言与方言之间的界限,为语言与方言的区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见冉启斌、索伦·维希曼文),以及通过定性定量标准的结合,创新性地证明句法借贷较之词汇借贷是判定语言是否混合的更可靠的标准(见徐丹文)。 语言识别是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和话题,其复杂和莫衷一是两个原因:(1)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民族或族群使用的语言个体本身极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可能采用简单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相互识别和区分;(2)语言学(甚至超出语言学)基于不同变量和不同权重的语言识别标准和方法,导致语言与方言的区分过度与区分不足等。本期专题论文及多位专家的讨论,旨在完善和创新中国语言学既有的语言识别理论方法,构建和提升兼容中国特色和国际化的语言识别与认同的话语体系。
语言识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以纯语言学的标准来看,两个言语社区若能够互相通话,他们说的是同一语言;若不能互相通话,他们说的就是两种不同语言。人们发现这个标准其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行不通。例如在中国,普通话就不能跟广州话或上海话通话;而在欧洲很多不同语言之间,如荷兰语与德语,可以互相通话。从政治标准来看,19 世纪以来欧洲流行的一个传说把语言喻为“一个有海军支撑的方言”。这个传说的表述不尽科学,却颇有道理。例如荷兰语之所以是荷兰语,而不是德语的方言,就因为荷兰海军在17 世纪称霸海疆时,德意志民族还在雏形中发育。因此,语言识别的这种双重性也反映在语言学研究之中。
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既是比较语言学这个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这个分支的重要对象。前者从语言发展的内部研究语言识别,而后者则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究语言识别。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论框架内展开研讨3 种语言观,即大语言观、小语言观和平等语言观;评估大语言观和小语言观对欧洲近现代语言识别与民族国家建设的多重影响;探讨现阶段全球化中平等语言观与语言地位识别的关系。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事关国泰民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濒危”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无数语言学家和非语言学家投入到抢救濒危语言的工作。一类是“语言保护主义者”,另一类是“语言保存主义者”。“语言保护主义者”不肯坐视特定语言的消亡,力图扭转其式微趋势,甚至开展“语言复兴”活动;这些人往往不仅关心语言本身,还有更多政治、社会或文化动机。“语言保存主义者”有所不同,他们无意改变濒危语言的状况,而只是做文化典藏工作,乘这些语言尚存,记录和保存其特征或样本,这些人大都只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至多也只对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模式感兴趣,或者他们认为语言多样性的减少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复杂,数量众多,方言差别显著,国内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语言数量的统计结果十分悬殊。本文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描述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于中国语言谱系分类、身份识别和方言划分的不同标准,对标准的异同做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认为国际组织采用的“语言群体认同”和“词汇相似度”(lexical similarity)标准与中国学界语言的“民族”族属和“同源词”标准之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然而在技术上,语言可懂度和语言认同度标准的可操作性不高,是《世界民族语言志》(Ethnologue)语言识别结果时常会受到诟病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7个方面来讨论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第一部分区别方言分区和分区讨论,界定一些常见术语。第二部分指出,汉语是一种非常复杂、很难分区的语言。第三部分介绍民国时期的方言分区。第四部分介绍20世纪50—60年代的分区。第五部分介绍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第六部分比较湖南方言的6种分区,指出,湖南方言的6 种分区使用了不同的语言材料,分区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分区结果却大同小异,这说明,目前使用的各种分区方法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第七部分“余论”简要讨论数学统计、单一分区标准、斯瓦迪什207词表等在方言分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