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订启事
过刊浏览
留言板
信息动态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编辑:《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6-1014
国内刊号:CN 10-1361/H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E-mail:yyzlyj@cp.com.cn
订购:全国各地邮购
邮发代号:82-104
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定价:19.00元
2023年 8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9-10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
1
大步追逐“汉语梦”
邵敬敏
导读:
我们很庆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亲历了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语言工作者,一个“汉语人”,必然会有自己梦寐以求的“汉语梦”,那就是:汉语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汉语研究要登上国际舞台,汉语应用应该服务于全人类!为此,我们在潜心探讨语言的各种奥秘的同时,不仅仅要探下身子揭示语言的客观规律,而且必须放眼世界与未来,具有把控全局的战略眼光。
2023 Vol. 8 (5): 1-1 [
摘要
] (
17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5
语言跨界谈 海外专家谈儿童语言习得
卡米尔·乌德·迪恩,杨 鹏,玛丽亚·特蕾莎·瓜斯蒂
导读:
[编者按]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过去50年,研究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视角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研究主要围绕“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外在环境因素如何起作用”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争论的焦点是儿童语言习得是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先天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作为基因遗传的方式而存在的知识结构;后天则是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结构。本期跨界谈邀请了3位国际知名学者为《语言战略研究》撰稿,围绕着儿童语言习得的先天与后天问题展开跨学科、跨语言的讨论。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新的融合会持续涌现,对已有研究问题的探索会持续深入,对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会不断更新,儿童语言习得的跨界研究也必然会不断进步。(特约组稿人:浙江大学 周鹏)
普遍语法的印记 /
卡米尔·乌德·迪恩
儿童语言的设计 /
杨 鹏
跨语言视角下的儿童语言习得 /
玛丽亚·特蕾莎·瓜斯蒂
2023 Vol. 8 (5): 5-13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76
)
14
从ChatGPT谈大语言模型及其应用
刘 挺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1
导读: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空间得以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并列,构成三元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空间里对海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其结果反过来作用于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大语言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出现后,机器可以自动生成数据,这些数据真真假假,既丰富了信息空间,也污染了信息空间,其对三元世界所构成的影响难以估量。
2023 Vol. 8 (5): 14-18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0 KB) (
72
)
19
主持人语 做乡村语言生活的观察者和建设者
周洪波,赵春燕
导读: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紧迫的历史任务。语言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知识仓储和文化标志,理应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基层实践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具体的语言文字问题,它们如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该如何妥善地予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不甚清楚。近几年我们下沉到安徽省绩溪县竹里村、四川省理塘县中扎村等,陆续开展了一些田野调查,逐渐认识到农村语言研究的未来出路,或许就是以小见大的乡村语言生活观察——研究人员深入到乡村,静下心,沉下去,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农村语言生活做全面的了解和阐释,在实践中回答语言服务乡村振兴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023 Vol. 8 (5): 19-20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21
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黄龙光,杨 晖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2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百余年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应对当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语境,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逐步升级而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旨在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概括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有“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等规划内容。2021年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与乡村振兴有着莫大的关系。结合乡村振兴的新语境,研究语言服务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语言的功能逐渐转型而使乡村语言生活面临新语境、新需求和新服务。语言助力乡村振兴存在文化、社会、制度与经济等4重内在逻辑,相应地形成锚定重点人群双向语言学习、推进乡村语言治理现代化、适度开发利用语言资源、整体性保护传承乡村语言等4条实践路径。语言助力乡村振兴没有普适性通用路径,必须根据具体乡村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创造性实践。对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必须回到乡村语言生活现场,全面描写、记录地方性、民族性乡村语言事实和经验,深度阐释各地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在地机制和深层规律,为社会语言学提供丰富多样的乡村言语事实和语言法则,提高语言学关注当下、聚焦民生的学术阐释力和学科想象力。
2023 Vol. 8 (5): 21-31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72
)
32
厦门军营村社会及语言生活调查
付义荣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3
导读:
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但实际上,在现代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会向城镇或其他产业迁移,许多村子会走向解体与消亡。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1990年末,我国尚有377.3万个村庄,到了2021年末,仅存236.0875万个,32年的时间里每天平均减少120个村庄!因此,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那些还在农村的村民与村庄。然而,即便是这部分村民与村庄,仍然要继续面对城镇化带来的冲击。
军营村隶属福建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厦门市,因地处高山尚保留着原有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军营村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点,采取了集聚提升、特色保护的路径努力发展自己,并收到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军营村从一个传统的单方言村转变为一个兼说普通话与闽南话的双言村,曾经只在城市常见的语言景观也在村内得到大量运用。普通话与语言景观的运用,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茶叶等农特产品的销售;对闽南话及其文化的重视,则可以凝聚村民、保持乡愁,并使之成为一种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总体而言,军营村的振兴与其语言生活目前还处在较为稳定和谐的关系中。然而,当前的军营村也同样面临乡村空心化的巨大压力,不仅要升级优化现有的产业,也要另辟新的产业以吸引外来人才,为此军营村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也就是需要一批普通话说得好、文字水平高甚至具有外语交际能力的人参与到军营村的发展。
2023 Vol. 8 (5): 32-44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45
新乡贤语言生活与乡村治理:中扎村的个案
赵春燕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4
导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作为联结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新乡贤群体正在发挥独特作用。新乡贤不仅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者,还是各行各业的现代精英人物。他们拥有社会资本,具备现代化理念、前瞻性视野,以及创业成功的人生经验,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也是建构乡村发展内驱力的关键所在(王先明2014;季中扬,张兴宇2022:90~9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早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号召“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乡贤治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
新乡贤联结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中间人”的独特作用。目前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语言学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长期追踪,对四川藏族聚居村落中扎村的新乡贤典型个案JC进行多点民族志研究,以观察日志和访谈录音等一手资料全景式呈现JC在村内外语言世界以及内外语言世界的联结等方面的语言生活。JC的语言生活世界分为4个圈层:藏语内圈、藏语外圈、汉语圈、英语圈,他以言语行为的方式,在村民凝聚、对外交往、语言规划、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进一步分析:JC广互动、强沟通、软约束的语言策略和技巧,有效化解了乡村治理疲软化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政府纵向治理和村民横向自治的能力和效用;语言与信息网络的结合赋予了JC组织协调、社会管理的更多可能性,为其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供更丰富选择和更广阔前景;如JC般的藏族民间精英分子的语言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中华民族语言共同体熔炉中铸造。从语言规划角度,提出两点建议:(1)重视加强藏语现代化转型,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2)发挥新乡贤作用,探索新乡贤推普的可行模式,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023 Vol. 8 (5): 45-55 [
摘要
] (
19
)
HTML
(1 KB)
PDF
(0 KB) (
70
)
56
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十里屯语言生活调查
闫 克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5
导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今,农村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为了真切把握乡村社会的当代变迁,笔者于2022年暑假返回母村三十里屯进行“望闻问切”式的语言调查,7月1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历时29天。遵循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不做理论预设,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抽样方式为偶遇抽样、雪球抽样和目的性抽样,指导原则为信息饱和原则(孙晓娥2011:88),即当信息开始重复、无新的重要主题出现时调查停止。最终,我们获得了25篇观察日志、46段访谈录音、112份语言景观资料。根据调查所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对村民语言生活的巨大影响,也窥探出语言文字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空间,对语言生活与经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此类研究,学界有人称之为“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付义荣2021:25),李现乐等(2020)、赵春燕(2022)、银晴等(2022)、李小云(2022)等相关研究已初步显示,语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针对中原地区传统汉族村落展开全描式个案研究,对丰富农村社会语言学研究类型,或有一定补益。
三十里屯是地处中原的一个传统历史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空巢化的危机,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中却又展现出空前的活力。在发展该村文旅产业的过程中,留守家乡的建设者们自发借力语言文字,初步展现出语言文字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空间。田野调查结果显示,村落社会的时代变迁引发了广泛的语言生活变化,突出表现为语言景观极大丰富,交际语码日趋多样,农耕语言消退濒危;在语言知识生活中,语言文字广泛用以编辑文化遗产,汉字书写渲染着文化氛围,语言产品丰富了文化体验;在语言技术生活中,村民普遍成为数字公民,日常生活、娱乐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网络依赖显著增高。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又对语言生活的质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自发性主导的语言生活亟须向主体自觉的维度拓展,精准开展语言帮扶、语言科普和语言教育,是语言文字事业主动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
2023 Vol. 8 (5): 56-65 [
摘要
] (
23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
)
66
“语言与乡村振兴”多人谈
李小云,陆益龙,韦 刚、徐 谛,邵建伟,刘亚辉,苏银坂
导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要素。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被赋予负面的含义。“三农”代表着落后、愚昧和被改造的对象,乡村呈现出一系列衰落的物理景观,如弃耕、村庄败落、人才流失等,这些物理景观通过语言文字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乡村的负面表述,如“衰败、愚昧、落后”等,并通过政论、学术、文化、戏曲、小说、影视以及各种新闻报道系统地将乡村负面化,加深了社会大众对乡村的负面认知。可以说,语言文字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乡村话语创新正在对乡村振兴产生重大影响 /
李小云
为家乡人民书写语言的故事 /
陆益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能相互推进 /
韦 刚、徐 谛
从“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看语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邵建伟
汉语拼音的创新使用让大学生乡村创意活动更多彩 /
刘亚辉
返乡创业也需要语言能力的提升 /
苏银坂
2023 Vol. 8 (5): 66-69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0 KB) (
69
)
70
中国辞书市场三十年
申 葳,李 斐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6
导读:
1992年,中国辞书学会成立。30年来,在学会的大力引导下,中国辞书事业在理论建设、出版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辞书市场也愈来愈向规范、健康方向发展。本研究对中国辞书市场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辞书市场的现状,以期为辞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与辞书市场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辞书市场的研究相对薄弱。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辞书/词典/工具书+市场”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去除不相关的搜索结果,1992~2022年与辞书市场相关的论文仅有39篇(含学位论文1篇),且大部分发表较早,近10年仅有4篇。主要论题包括:(1)辞书市场竞争分析(王维新1999;方卿,裴永刚2004;吴锦才,周玮2004);(2)辞书细分市场调研(蔡鸿程2003;佚名2004;王佳2005;柳长江,王海静,邢甜2008;侯笑如2008;周伟良2011);(3)电子词典市场研究(魏炜2003;靳菁,李安科2003;冯军旗,鲍红2005;毛晶慧2005;陈镜波2005,2015);(4)辞书市场成功案例分析(吕良铁2000;何华连2002;庄智象,刘华初2010;金鑫2010;章红雨2021);(5)辞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裴永刚2004;安志伟2012;李娟2013);(6)辞书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华烨2004;夏立新2005,2006;陈伟2010;柯桦珍2015);(7)辞书出版监管与市场规范(张稷2001a,2001b;俞琰2001;巢峰2003a,2003b;周明鉴2003;张周来2004;张珏娟,孟婷婷2004;张贺2006;柯进2010);(8)辞书市场发展与展望(杨德炎2001;周伟良2004)。总体上看,论题比较广泛,但多聚焦于具体细分领域,缺乏全面综述类及历时性研究。
根据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和开卷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的数据,依据辞书在出版数量、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将中国辞书学会1992年成立后中国辞书市场3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1992~2002年)、成熟期(2003~2015年)和转型期(2016~2022年)。发展动因则呈现出国家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特色,国家对辞书编纂出版的引导、学会参与对辞书市场的规范、辞书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辞书出版者市场意识的转变,是推动辞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辞书市场虽不断成熟壮大,但繁荣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有选题跟风、版权意识淡薄、新媒体营销无序、文化公司规范管理有待加强、学界研究不够、数字辞书盈利模式有待确立等。面对未来的中国辞书市场,需要所有辞书界同人一道,从规范市场环境、双效统一、数字化转型探索、用户消费观念培育等方面共同努力,以期推动中国辞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3 Vol. 8 (5): 70-84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68
)
85
中国辞书数字化发展三十年
吕海春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507
导读:
近30年来,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辞书编纂和出版的业态、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辞书人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学界及时推介国际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国辞书数字化的发展路径;业界努力转型升级,编纂和编辑方式不断更新,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中国辞书学会从1992年成立之初就关注到数字化趋势,组织专题研讨,并于2001年成立了辞书编纂现代化技术专业委员会,着力推进辞书数字化进程。知往以鉴来,值此中国辞书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很有必要总结回顾中国辞书事业的数字化发展历程,研判当下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
以1992年中国辞书学会成立为起点,近30年来,中国辞书的数字化有两条并行的推进线路,一是辞书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一是辞书编纂编辑方式的数字化,二者逐渐交融;学术研究,尤其是对“融媒辞书”的探讨,对辞书数字化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数字商借助技术优势跨界而入,抢得先机,而传统机构却被多重矛盾制约了融合发展。融媒辞书新理论与实践尚未充分融合,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知识产权问题多发,是当前辞书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辞书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和融合,建议策略如下:推进辞书向智能化知识服务和教育服务跨越;推动辞书生产范式和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强化数据资源建设,携手共建辞书业良性生态圈;加强学术研究和融合型人才培养。
2023 Vol. 8 (5): 85-96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0 KB) (
70
)
版权所有 © 2015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传真:010-65523101 E-mail:yyzlyj@cp.com.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