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编辑:《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国际刊号:ISSN 2096-1014
国内刊号:CN 10-1361/H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E-mail:yyzlyj@cp.com.cn
订购:全国各地邮购
邮发代号:82-104
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定价:19.00元
2023年 8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11-10

语言战略研究
 
       语言战略研究
1 文化传承离不开语言传承
曹志耘
导读: 2022年2月16日,南美洲智利火地岛上最后一名会说雅甘语(Yagán)的老人、93岁的Cristina Calderón去世了。说雅甘语的雅玛纳人(Yámana)是“生活在独木舟上”的民族,拥有6000年来所积累的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Calderón的女儿Lidia Gonzalez说:“随着她的离去,我们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消失了。”
2023 Vol. 8 (6): 1-1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0 KB)  ( 26 )
5 语言跨界谈 社会工作专家谈关心下一代语言问题
吴立忠,靳 融
导读: [编者按]每天在常人世界展开的语言交流,尽管目的多样,效果不同,但日用而不自觉,很少有人注意到语言要素本身在交流过程中具有资源性。也就是说,对语言使用本身缺少元语用的反思和总结。如果离开常人世界,就会发现,对语言使用的元语用分析和研究,可以助力形成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语言服务事业。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我们邀请来自社会工作服务及研究领域的两位专家,聚焦语言能力成长最敏感、最弱势的儿童群体,以实践经验说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不能停留于常人世界,而应从语言交流困难的人群身上发现语言政策创新的场域,展示语言现实的全貌。语言服务实践提供元语用分析的素材,语言政策的介入则可以创新转化机制,共同呈现语言研究和社会服务衔接的价值。(特约组稿人:北京语言大学 卢德平)
留守儿童语言交往的社会工作服务 / 吴立忠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志愿服务 / 靳 融
2023 Vol. 8 (6): 5-8 [摘要] ( 9 ) HTML (1 KB)  PDF  (0 KB)  ( 24 )
9 主持人语 画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同心圆
曹贤文
导读: 学术世界的版图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领域,这些领域及其边界构成了不同的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是学术世界版图中一个勃勃兴起的领域,栖居于本领地的学科成员,应当拥有哪些共同的信念和文化,需要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学科思维、学科规训和学科行为,应当深耕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何种学科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2023 Vol. 8 (6): 9-10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0 KB)  ( 41 )
11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框架与内涵构想
曹贤文,李蕊君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1
导读: 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召开,首次提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单列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正式建成,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意义深远。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几十年来,学科名称经历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的转换。这些核心概念的更迭,既显现了事业快速发展和视角不断拓宽,也展示了学科内涵和学科领域的深入延展。作为学科和事业确立的新名称,国际中文教育内涵有何新发展,新体系体现了哪些新特点,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以加强学科建设,吴应辉、梁宇(2020),郭熙、林瑀欢(2021),李宝贵、刘家宁(2021),王辉、冯伟娟(2021),郭熙(2022,2023a,2023b,2023c),赵成新(2022),曹贤文(2023)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我们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内涵与学科框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国际中文教育是继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之后确立的学科新名称,其学科框架可建构为3个逐次扩大的同心圆。内圆是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关注学习者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或建设。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工作重心已从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拓展到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中文教育,重点在于国际中文教学的两大类型: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与中文作为祖语的教学。中圆是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实践和研究,关注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或建设,重点是规划好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并强调在学科交叉中培养人才。外圆是国际中文传承传播事业实践和研究,关注海外华语传承能力和国际中文传播能力,目标是推进中外文明互鉴,其关键是体系建设。国际中文教学作为内核,依托国际中文教师教育,支撑国际中文传承传播事业,由此构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新框架。在此学科框架下,还应根据学科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
2023 Vol. 8 (6): 11-21 [摘要] ( 10 ) HTML (1 KB)  PDF  (0 KB)  ( 27 )
22 国际职场汉语口语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
吴伟平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2
导读: 近年来,“中文+职业”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热点,并从理论探讨转而付诸实践,包括各种职业汉语课程和不同类型的大型测试,比如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和医学汉语水平考试(MCT)。本文介绍的职场汉语口语能力测试体系,是学界(国际中文教育)和业界(科技产业园)携手开发的阶段性科研成果之一。文中以该成果研发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探讨如何通过职场语言能力测试的引导,帮助职场汉语二语使用者更好地关注语境、功能和内容这3个维度在人际交流中的不同作用,更自觉地在汉语使用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使其口语产出在“结构正确”的基础上,尽快过渡到母语者所认同的“文化得体”。人际交流是否得体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得体性”成为语言测试体系的一部分并纳入评核框架,是所有大型测试工具研发的难点。鉴于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语用能力测试并无先例可循,本文的讨论以实例为基础,聚焦测试体系构建的理念、题目的分类和题库的建设、评核的等级系统、评核员的培训和标准的落实,以及语别化测试的利弊。因为项目仍在研发试用阶段,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主要目的是开拓思路,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或许也可以成为同一方向研发团队的他山之石。
“国际职场汉语口语能力测试体系”是“中文+职业”热潮下国际中文教育界和产业界携手研发的测试工具,是汉语二语教学中语用为纲教学与测试模式在产业界的落地成果。之所以研发这一测试,是因为职场中的语言能力最终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体现,而该测试正是在职场语境中直接评估语言能力。现阶段该测试体系以口语测试中的开放型题目为题库基础,包括试用中的通用题库和建设中的专用题库两部分。该测试体系将职场汉语口语能力分为6级,前3级为职场通用,后3级为职场专用。评核员根据考生口语产出,对其口语能力的评判直接影响该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评核员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把评核标准内化,并根据这些标准对每一位考生的口语水平做出一致和稳定的判断。该体系有语别化测试版本,用考生的母语解释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测试要求用汉语回答,以此保证测试效度。该测试对语境、功能和内容这3个维度的关注,可以引导中文二语学习者注重语境在人际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培养汉语语感,使其汉语口语产出在“结构正确”的基础上,尽快过渡到中文母语者认同的“文化得体”。
2023 Vol. 8 (6): 22-32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0 KB)  ( 27 )
33 韩国语国际传播法治建设研究
杨金成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3
导读: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语言文字法治建设具体包括:确立国家使用的主要语言文字的地位,确立语言平等政策,保障公民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护濒危语言和弱势语言,确立语言国内外推广政策,确立双语或多语政策,规定语言关系,规定国家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语言及其应该达到的水平,以及对以上各方面开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苏金智2021)。其中语言的国际传播法治建设是国家语言文字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韩国重视韩国语国际传播的法治建设,制定了关于韩国语国际传播机构、外国人韩国语能力考试、韩国语教师资格证、婚姻移民及其子女韩国语教育等的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国语基本法》为主、《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法》等为辅的,涵盖外交、文化、教育等相关领域的韩国语国际传播法律体系,涉及传播机构、传播者(韩国语教师)、传播对象(外国学生、婚姻移民及其子女、外国劳工)等韩国语国际传播的各个要素。韩国语国际传播法治建设有以下经验:(1)法律先行,为韩国语国际传播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2)赋予韩国语国际传播机构特殊法人地位,保障其稳定发展;(3)规定韩国语传播机构鲜明的国家性质,赋予其国家责任和使命;(4)规范韩国语教师资格,保障对外国人韩国语教学的质量;(5)通过韩国语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推行,推动韩国语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韩国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应推动立法,将涉及中文国际传播的成熟政策形成法律,逐步建成中文国际传播法律体系,使中文国际传播事业在法律框架下得到稳定发展。
2023 Vol. 8 (6): 33-42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0 KB)  ( 39 )
43 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中文+”市场需求调查研究
黄长彬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4
导读: 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国家语言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中文+”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也是因应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中文+”提出后似乎已成为引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引擎,但目前学界多聚焦于应然的宏观政策指引,缺乏实然的区域国别调研和经验分析,造成有关“中文+”的倡议要么悬浮于海外市场实际需求,要么偏离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航道,出现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对口等问题。“语言服务,调查先行”(邢欣,张全生2016:762),要保证“中文+”的语言服务效能,必须深入区域国别用人市场,“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国际中文教育的策略,做到知己知彼,分众化施策”(崔希亮2022:27),并从微观层面剖析海外中资公司的需求,切实解决“加什么”这一关键和现实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更强的制度设计和对策方案。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文+”呼声高涨,但“加什么”这一核心命题应基于扎实的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市场需求调查来确定。以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为调查对象国,对15位尼日利亚中资公司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2进行3级扎根编码分析确定市场需求分析的维度,构建“中文+”市场需求分析模型并据此设计问卷,对60家尼日利亚中资公司进行调查,考察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其他语种等维度的具体需求样态,发现尼日利亚中资公司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并呈现两大特征:(1)对本土中文员工的语言水平要求高,重听说、轻读写,且听、说应达到中高级水平;(2)对本土中文员工的“中文+”需求呈现复杂性,并非所有中资公司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即便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中资公司,在专业复合、语言复合方面也存在内部差异。因此,“中文+”的底色是语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基本的定力;复合型中文人才的培养应注意“+”的有限性、实践性和异质性。
2023 Vol. 8 (6): 43-56 [摘要] ( 7 ) HTML (1 KB)  PDF  (0 KB)  ( 29 )
57 “国际中文教育”多人谈
王 甬,丁安琪,彭志红,孙浩良,吴中伟,冯丽萍,史有为,许小颖
导读: 中国是世界语言大国,这是由中国的超大人口规模、语言体量等因素决定的。但是,中国还不是世界语言强国,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中文还不是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特别是中文在国际组织、会议、新闻、学术、科技诸领域的使用现状,与世界重要通用语言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之相适应,中国应该也必须建设成为世界语言强国。其中,中文成为重要国际通用语言虽然不是语言强国建设的全部内容,但肯定是其最重要的方面,甚至是最根本的标志。
将中文打造为重要国际通用语言的四点思考 / 王 甬
国际化与当地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的双向追求 / 丁安琪
以产业化模式推进海外华文教育 / 彭志红
应重视海外华裔学生的中文教育 / 孙浩良
学术汉语教学研究亟待加强 / 吴中伟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冯丽萍
中文教学呼唤智能化“掌上课堂” / 史有为
推荐一种独特的中文教学方法 / 许小颖
2023 Vol. 8 (6): 57-62 [摘要] ( 4 ) HTML (1 KB)  PDF  (0 KB)  ( 32 )
63 女书非遗传承人语言能力标准构建
杨慧君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5
导读: 2006年,女书习俗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它记录方言,是中国唯一成系统的方言文字。本文的“语言类非遗”,指代表性知识或知识载体是语言或文字的非遗项目,女书习俗是典型的语言类非遗,以下称“女书非遗”。
女书习俗是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代表性项目知识是女书和土话,传承核心技艺是与女书非遗相关的语言能力。为解决女书习俗失真、失传的问题,提升女书非遗传承人的语言能力,需要构建科学、系统、具体、可行的语言能力标准。女书非遗传承人语言能力标准可从女书标准语言知识、女书社会语言能力、女书职业语言能力、女书艺术语言能力4个维度构建基本框架,等级可以按非遗“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层级划分,借鉴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标准为代表的“能做”模式,对每个等级进行总体和具体描述。构建女书非遗传承人语言能力标准,对缓解以女书习俗为代表的语言类非遗的传承危机有普适意义,将为评估、培养语言类非遗传承人提供标准参照,有利于提高语言类非遗传承人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也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向非遗领域延伸的有益探索。
2023 Vol. 8 (6): 63-73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0 KB)  ( 32 )
74 中国方言歌谣保护传承现状与思考
丁沾沾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6
导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号召“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朱建颂(2008:1)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指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等,语言(方言)是其载体。王莉宁(2021)则界定了方言文化的范围,包括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方言现象、方言民俗活动、方言文艺活动等。
方言歌谣是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史料、方言、文学及民俗研究价值。根据网络检索和人工筛选整理的1160余条方言歌谣相关书目信息,结合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小型调查,梳理当前中国方言歌谣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发现:当前中国歌谣抢救保存措施主要为文字记录歌谣、出版纸质著作和采集录制方言歌谣、数字化存档两种方式;开发利用手段主要为公开出版相关教材及读物、方言歌谣融入校园活动、举办大赛等文化活动、建立博物馆、拍摄纪录片等。不少地区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但同时也存在电子资源较少、地域不均衡、开发应用力度不平衡等问题。建议方言歌谣保存、保护方式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逐步加大开发应用力度,注重政府、学界、社会人士多方合作,重视家庭代际传承及青少年对方言歌谣的认可度。
2023 Vol. 8 (6): 74-85 [摘要] ( 6 ) HTML (1 KB)  PDF  (0 KB)  ( 24 )
86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收集实践与思考
乔全生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30607
导读: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的收集对语言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此国祚昌盛时代,我们团队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为契机,历时8年,分14个子课题,对海内外汉语方言历史文献进行了大规模、超时空、全方位收集整理,共收集晚唐五代至1949年中外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千余种,以《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为丛书名在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共300余卷。丛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涉及方言面广,全国十大方言区全覆盖;二是收集方言文献全,近千年来的古今中外珍稀文献,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这套大型方言文献丛书的面世,对于夯实汉语语言学、汉语方言学学科基础,推进汉语方言史研究,深化史学实证研究等,都将会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本文根据作者及其团队完成“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实践,结合目前学界获批的相关方言历史文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已出版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集成类丛书,分别从方志历史文献、唐宋时期方言历史文献、域外传教士记录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域内官话方言历史文献、域内非官话方言历史文献等5个方面,全面考察了目前汉语方言历史文献的收集现状。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对近代汉语各方言区种种中外历史文献的大规模、穷尽式收集,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就此提出4点思考:(1)为扭转汉语方言历史文献长期得不到及时全面收集的局面,科研体制上对文献集成类成果应予以足够重视;(2)文献集成类重大项目体量差异巨大,界定及评价应有所区别;(3)正在陆续出版的《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对收录总原则的调整;(4)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收集整理的终极目标应为数字化建设。当下国家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有能力对汉语方言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2023 Vol. 8 (6): 86-96 [摘要] ( 5 ) HTML (1 KB)  PDF  (0 KB)  ( 25 )
版权所有 © 2015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19060;65219062 传真:010-65523101 E-mail:yyzlyj@c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